痛經是女性的常見病癥。據資料統(tǒng)計,約有30~40%的女性在經期內常有下腹或腰底部疼痛等現象,給她們的工作、學習帶來嚴重的影響,困擾著她們的生活。引起痛經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痛經的原因很多,據中日友好醫(yī)院婦產科林華教授介紹,子宮內膜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多是導致痛經和月經血量過多的主要因素。前列腺素能增強痛覺感覺器對致痛物質的敏感性,前列腺素的釋放對炎性疼痛還能起到放大作用,同時前列腺素本身也有致痛作用。
痛經常在月經來潮前或來潮后開始發(fā)作,并持續(xù)在月經期的2~3天,疼痛常呈現痙攣性,集中在下腹部的正中。痛經雖然不會危及生命安全,但因其周期性的發(fā)作和惡性循環(huán),往往會造成病人的精神衰弱,使患者痛苦難熬。引起痛經的主要因素——前列腺素的增加,還可引起胃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的平滑肌的異常收縮,從而引發(fā)年輕女性的惡心、嘔吐、腹瀉、頭痛、頭暈、尿頻等,嚴重時會讓人臉色發(fā)白、出冷汗、全身無力、四肢厥冷,甚至引起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不良癥狀。還有,長期的痛經還可影響心理健康,出現心理行為的失常,比如煩躁、易怒、抑郁、思想不集中,還會使性欲、情感產生異常,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犯罪和沖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