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4-12 08:10
相關企業(yè):金話筒醫(yī)藥
1,當歸四逆湯加味是一些什么藥材
四逆湯由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兩 甘草炙二兩組成, 加當歸木通,名當歸四逆湯。樓上的朋友說的太籠統(tǒng)了。四逆湯:甘草、干姜、附子當歸四逆湯組成:木通(通草)、桂枝、芍藥、大棗、細辛、甘草、當歸至于加味是醫(yī)師在用藥時根據(jù)不同人的癥狀,在原來的當歸四逆湯方子上加上一味或者兩味藥。當歸四逆的現(xiàn)代應用可以用于治療凍瘡2,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 【方名】 當歸四逆湯 【出處】 《傷寒論》 【分類】 溫里劑-溫經散寒 【組成】 當歸(12克) 桂枝(9克) 芍藥(9克) 細辛(3克) 通草(6克) 大棗(8枚,擘[bo]) 炙甘草(6克) 【方訣】 當歸四逆桂枝芍,細辛甘草木通著,再加大棗治陰厥,脈細陽虛由血弱,內有久寒加姜茱,發(fā)表溫中通經脈 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陽過劑陰反灼。 【功用】 溫經散寒,養(yǎng)血通脈。 【主治】 血虛寒厥證。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細而欲絕。(本方常用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無脈癥、雷諾病、小兒麻痹、凍瘡、婦女痛經、肩周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屬血虛寒凝者。)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斟酌。 【臨床應用】現(xiàn)代常化裁運用于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小兒睪丸鞘膜積液、偏頭痛、新生兒硬腫癥等屬于血虛,陽氣不足,寒侵經脈所致者。 【方解】 本方證由營血虛弱,寒凝經脈,血行不利所致。素體血虛而又經脈受寒,寒邪凝滯,血行不利,陽氣不能達于四肢末端,營血不能充盈血脈,遂呈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溫,與四肢厥逆有別。治當溫經散寒,養(yǎng)血通脈。本方以桂枝湯去生姜,倍大棗,加當歸、通草、細辛組成。方中當歸甘溫,養(yǎng)血和血;桂枝辛溫,溫經散寒,溫通血脈,為君藥。細辛溫經散寒,助桂枝溫通血脈;白芍養(yǎng)血和營,助當歸補益營血,共為臣藥。通草通經脈,以暢血行;大棗、甘草,益氣健脾養(yǎng)血,共為佐藥。重用大棗,既合歸、芍以補營血,又防栓枝、細辛燥烈大過,傷及陰血。甘草兼調藥性而為使藥。全方共奏溫經散寒,養(yǎng)血通脈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點是溫陽與散寒并用,養(yǎng)血與通脈兼施,溫而不燥,補而不滯。 【化裁】 治腰、股、腿、足疼痛屬血虛寒凝者,可酌加川斷、牛膝、雞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吳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證內有久寒,兼有水飲嘔逆者;若用治婦女血虛寒凝之經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睪丸掣痛、牽引少腹冷痛、肢冷脈弦者,可酌加烏藥、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氣止痛;若血虛寒凝所致的手足凍瘡,不論初期未潰或已潰者,均可以本方加減運用。 【方論】方中當歸既能養(yǎng)血,又能和血養(yǎng)血為君;桂枝溫通經脈,以暢血行,芍藥益陰和營,二味相配,內疏厥陰,調和營衛(wèi)為臣;細辛散表里內外之寒邪,通草入經通脈為佐;甘草、大棗溫養(yǎng)脾氣為使。諸藥合用,有溫養(yǎng)經脈,通暢血行之功。 【附方】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傷寒論》)、黃芪桂枝五物湯(《金匱要略》) 【附注】 本方是養(yǎng)血溫經散寒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脈細欲絕為辨證要點。 方劑比較: 《傷寒論》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劑有四逆散、四逆湯、當歸四逆湯。三方主治證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機用藥卻大不相同。四逆散證是因外邪傳經入里,陽氣內郁而不達四末所致,故其逆冷僅在肢端,不過腕踝,尚可見身熱、脈弦等癥;四逆湯之厥逆是因陰寒內盛,陽氣衰微,無力到達四末而致,故其厥逆嚴重,冷過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脈微欲絕等癥;當歸四逆湯之手足厥寒是血虛受寒,寒凝經脈,血行不暢所致,因其寒邪在經不在臟,故肢厥程度較四逆湯證為輕,并兼見肢體疼痛等癥。因此,三方用藥、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揚俊所言:“四逆湯全在回陽起見,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見,當歸四逆湯全在養(yǎng)血通脈起見?!保ā稖責崾钜呷珪罚? 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黃芪桂枝五物湯三方均是在桂枝湯基礎上演化而來。其中當歸四逆湯主治血虛受寒,寒凝經脈的手足道冷及疼痛證;若在當歸四逆湯證基礎上兼見嘔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黃芪桂枝五物湯主治素體虛弱,微受風邪,邪滯血脈,凝澀不通致肌膚麻木不仁之血痹。 【文獻】 方論 許宏《金鏡內臺方議》卷7:“陰血內虛,則不能榮于脈;陽氣外虛,則不能溫于四末,故手足厥寒、脈細欲絕也。故用當歸為君,以補血;以芍藥為臣,輔之而養(yǎng)營氣;以桂枝、細辛之苦,以散寒溫氣為佐;以大棗、甘草之甘為使,而益其中,補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脈道與厥也?!庇糜谛母窝?,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常與地黃、川芎等同用,黃奏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如四物湯。如經閉或產后腹痛可加桃仁、紅藥。若寒侵胞宮,血行瘀滯者,可與炮姜、川芎、桃仁同用。共奏散寒行血之功,如生化湯。經行腹痛,可加香附、延胡索等行氣止痛藥。優(yōu)質文章排行榜